潮食文献 - 地方志

2018-11-06 Tue Views 文献调研10085字34 min read
featureimg

摘《潮州府志》及《潮阳县志》有关潮人饮食的部分记载。


《潮州府志》

清乾隆周硕勋(乾隆二十七年壬午(1762)修,二十八年癸未(1763)珠兰书屋刻本)

查阅卷十二风俗、卷二十八人物上(名臣循吏儒林忠烈)、二十九人物中(孝友文苑武功义行)、三十人物下(隐逸耆德方技仙释烈女)、卷三十九物产



原文:

  1. 夫潮揭澄惠之民皆討海而食。商舶漁艑往來如織。若貿貿於乘潮伺汐,其何以濟哉?志潮汐。

  2. 潮俗喜食檳榔。嫁娶以之爲禮。秋冬多瘴瘧,鮮服藥,專爲巫覡。

  3. 至山鄕僻壤,仍椎髻跣足焉。所食大半取於海族,故蠔生魚生鰕生之类,輒爲至味。然烹魚不去血,食蛙兼啖皮,或食狗食貓,尙承蠻徼遺俗。柑蔗蕉子童叟俱嗜,蔞葉檳榔無時釋口。親朋來往,不具酒茗,勿以爲嫌;不設檳榔,便稱簡嫚。

  4. 端陽汲江水貯於家,經久不敗謂之節水;七夕酒讌必用龍眼,謂之結星;中秋玩月剝芋食之,謂之剝鬼皮;冬至祭祀用米團或粘糕,謂之飼耗;臘月二十四日祀竈,謂之小年,除夕設火井於㕔,相圍而食,謂之圍爐……冬至以糯米爲丸,薦祖之餘,家人聚食,謂之添歲……

  5. 岭南人喜食蛇,美其名曰:茅蟮。粤蛇种类甚多,而人以为食者,大半属乌稍蛇,菜花蛇二种。蟒蛇大者能吞鹿。捕之法:须度其出入之地、先钉木椿数行、狭仅容其身。壮士持棍伏其中,一人外出扬妇人裙以招之,蛇望见即来逐,人退入椿内。蛇到狭处蜿蜒屈伸。人以棍击、且退且击,视其首伏地即无惧矣。以葛藤系其项而牵之,每击一下则皮肉收缩成泡,而血凝即护身胆也。胆价过金,其肉可食,其皮可装弦革之类,南澳山中常有此蟒蛇。


《潮阳县志》

清光绪周恒重修张其䎖纂(据光绪十年刊本,成文出版社印行,中国方志丛书第十二号)

查卷十一风俗、卷十二物产、卷十六宦绩列传、卷十七人物列传


卷十一·风俗

  1. 潮俗喜食槟榔,嫁娶以之为礼。

(乾隆周硕勋《潮州府志》载“潮俗喜食檳榔。嫁娶以之爲禮。秋冬多瘴瘧,鮮服藥,專爲巫覡。”)

  1. 惟县廓之俗,四民辐辏,搢绅维并,凡厥工商并殊。乡县国鲜良医,家覔巫觋。岁时伏腊,醴酒烹鲜,烝畀祖妣,旅集宾筵,或有云遊高谈孔墨富室华宗贵耳。

(“辐辏”:fú còu,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。“烝畀”:进献。 “富室”:大家。 “华宗”:贵族。)

  1. 服食

所食大半取于海族,故蠔生、鱼生、鰕生之类,辄为至味,而嗜蒌叶、槟榔者,往往红潮登颊焉。

(“红潮登颊”:即气血上迎,面如潮红。)

  1. 岁时

元旦,沿门书宜春帖,族里往来拜贺,翼日或延春酌,踰四日设果酒迎神下天,儿童竞为竹马鱼龙之戏。

……

端午酿角黍,饮雄黄酒,插艾蒲于门,自此江浒竞渡几一月,夺标者咸以为荣,且有汲龙船水饮之者。

(“春酌”:春日饮酒;春日宴会。“踰”,同逾。)

……

中秋煨芋,制团圆饼,号月饼,晚间玩月以为乐,儿童则聚瓦片结小塔燃之。

(清顺治《潮州府志》亦载:“中秋玩月,剥芋食,谓之‘剥鬼皮’。儿童烧塔为乐。”)

……

冬至以糯米作丸,荐祖之余,黏于器物户牖间谓之饲耗。

(“饲耗”:给老鼠投放食物,以驱除秽邪鬼怪,使之远离,谓之"饲虚耗"或“饲耗”。)


卷十二·物产

蔬属

《农书》云“气味辛烈,菜中之介。”然者。潮人呼为大菜,经霜而味益美,民家多盐而蓄之以为常御。

以其久生,故谓之韭,培壅不缺,一岁而屡割之,其根不伤,信乎久生也,茎名韭白,根名韭黄,花名韭菁。《礼记》谓:“韭”为“丰本”,“言其美在下也。”

(《礼记》载:“韭曰丰本,言其美在下也。”)

一名芤,谓中空也。一名菜伯,又名和事草。古用以调品物。《内则》:“春用葱。”又《曲礼》:“凡进食之礼,葱渿处末。”葱之用可谓贵矣。

(《曲礼》载:“凡进食之礼,左肴右胾。食居人之左,羹居人之右。脍炙处外,醯酱处内,葱渿处末,酒浆处右。”)

白菜

即菘也。潮人呼菘为白菜。有二种:一曰箭竿白,茎圆厚,微青;一曰黄牙白,茎扁薄而白,叶皆淡青白色。箭竿白四时长有,黄牙白隆冬益美。《埤雅》所谓其字以松,会意也。

(《埤雅》载:“菘性凌冬不彫,四时长见,有松之操,故其字会意。”)

有二种:一曰白芹,一曰赤芹,并堪作葅。《诗》云:“思乐泮水,薄采其芹。”则在水也。今潮人多种于陆。

(《诗经·鲁颂·泮水》载“思乐泮水,薄采其芹。”)

蕹菜

一曰甕菜,《遯斋閒览》:“本生东夷古伦国,番舶以甕盛之,因名甕菜。”音讹为蕹是也。叶如落葵而小,干柔而蔓中空,种之水陆皆宜,南方之奇蔬也。

(《遯斋閒览》暂查无原文)

《埤雅》云:苋之“茎叶皆高大而易见,故字从见,而指事也。”有紫苋、赤苋二种。

(《埤雅》载:“(苋)茎叶皆高大而见,故其字从见,指事也。”)

萝蔔

郭璞云芦萉音罗比,冬月名土酥,谓洁白如酥也。能制麫毒,潮人呼为菜头。

西瓜

实大如斗,皮青肉红,味甘如蜜,潮人多取以渍糖,名曰西瓜膏,又用以拌豆豉,名曰香豉。

芥蓝

甘辛如芥叶,蓝色,又名隔蓝。《广东通志》:“隔蓝,菜之美者。”

(《广东通志》载:“隔蓝,菜之美者。”

雍正《揭阳县志》载:“芥蓝:叶如蓝而厚,青碧色,菜之美者。一名芥兰,以其味与芥类,花与兰类也。”)

丝瓜

即比之秋瓜,其种自南方来,故又曰蛮瓜,潮人以为常蔬。

苦瓜

一名锦荔枝,一名癞葡萄,岭比之人不食,惟闽粤之人多嗜之。《诗》云:“有敦瓜苦”是也。

(《诗经·豳风·东山》载“有敦瓜苦,烝在栗薪。”)

以上俱蔬属。


果属

龙眼

魏文帝诏曰:“南方果之珍异者,龙眼、荔枝。”潮之龙眼处处有之,味甘香而清甜。刘屏山诗云:香割蜜脾知韻胜,价轻鱼目为生多。

(魏文帝(535~551年)曾诏群臣:“南方果之珍异者,有龙眼、荔枝,令岁贡焉。”

宋·刘彦冲【名子翚(huī),字彦冲,一作彦仲,号屏山,又号病翁】作《龙眼》诗:

幽株傍挺绿婆娑,啄咂虽微奈美河。

香割蜜脾知韵胜,价轻鱼目为生多。

左思赋咏名初出,玉局揄扬论岂颇。

地极海南秋更暑,登盘犹足洗沉疴。)

荔枝

亦名离枝,为粤中佳果。尉陀时尝以献汉高祖,高祖赐之蔔萄、宫锦。潮之所产,为种甚多,而黑叶小核者为佳。

(尉陀即南越王尉佗,公元前218年,奉秦始皇命令征岭南,略定南越后,任为南海郡(治所在今广州市)龙川(今广东龙川县)令。)

橘柚之总名。小者为橘、为橙,大者为柚。今潮称柑者有数种,皆厥包珍品,实兼製饼,皮可入药。

有金橘,以餹渍之,可作茶品;有珠橘,潮人多用以为酱,为餹橘,为盐橘。

《释名》曰:櫾有红、白二种,惟花白,瓣如初月者,味最味。

(《释名》中检索不到此条。)

香橼

《南方草木状》作“狗橼”,皮似橙而金色,气极芬香,经旬不歇。

(《南方草木状·卷下》载:鉤缘子,形如瓜,皮似橙而金色。胡人重之。极芬香,肉甚厚,白如芦菔,女工竞雕镂花鸟,渍以蜂蜜,点燕檀,巧丽妙绝,无与为比。泰康五年,大秦贡十缶,帝以三缶赐王恺,助其珍味夸示于石崇。)

亦橘属而皮香。潮人或切与槟榔合食之。

佛手相

实如人手指,色黄,香而清远。

潮人多有渍餹以入茶品,亦有盐以晒之者。

《西京杂记》上林苑名棃不一种,惜其味无人能道之者。潮惟有青皮棃、蜜黎、黄霄棃、红花棃,皆不及北产之美。

(《西京杂记·卷第一》载上林苑名梨十:“紫梨、青梨、芳梨、大谷梨、细叶梨、縹叶梨、金叶梨、东王梨、翰海梨、紫条梨。”)

味酸,有红李、乌李、腊李数种。

古《昏礼》聘礼用枣栗,谓其美也。樲则酸矣,潮亦少有之。

(《礼记·曲礼》载:妇人之贽,椇、榛、脯、脩、枣、栗。

《仪礼·士昏礼》载:妇挚舅用枣栗。)

《酉陽雜俎》云:柿有七绝,一寿,二多阴,三无鸟巢,四无虫,五霜华可玩,六佳实,七落叶肥大。

(《酉陽雜俎·卷十八·广动植之三》载:俗谓柿树有七绝,一寿,二多阴,三无鸟巢,四无虫,五霜叶可玩,六嘉实,七落叶肥大。)

石榴

大者名水晶榴,种自塗林安石国来,故名安石榴。

(晋张华《博物志》载:张骞使西域还,得安石榴。)

橄榄

《齐东野语》:一名青果,一名谏果,一名忠果,树耸枝高而直,其实尖而小者为美。

(《齐东野语·卷十四》 载:“涪翁在戎州日,过蔡次律家,小轩外植余甘子,乞名于翁,因名之味谏轩。其后王宣子予以橄榄送翁。翁赋云:‘方怀味谏轩中果,忽见金盘橄榄来。想见余甘有瓜葛,苦中真味晚方回。’然则二物亦可名之为谏果。”)

餘甘

俗名又甘,以其先苦而后甘也。亦名敢谏子。《桂海虞衡志》谓其木可制器。

(《南海虞衡志》载:餘甘子,多贩入北州,人皆识之,其木可以制器。)

枇杷

冬花色黄,四月熟。

甘蔗

大者围径一寸,长八九尺,颇似竹。断而食之,甚甘。有蜡蔗、竹蔗二种。黄餹、白餹皆竹蔗所榨。商船装往嘉、松、苏州,易布及棉花。

《南方草木状》云:甘蕉实随花结,每花一阖,有十余子先后相次生,不惧生花不俱落俗呼,牙蕉其味甘甜,即昌黎、子瞻所谓“蕉黄”是也。

(《南方草木状》载:甘蕉,望之如树,株大者一围余。叶长一丈,或七、八尺,广尺余、二尺许。花大如酒杯,形色如芙蓉,著茎末百余。子大,名为房,相连累,甜美,亦可密藏。根如芋魁,大者如车毂。实随华,每华一阖,各有六子,先后相次,子不俱生,花不俱落,一名芭蕉,或曰巴苴。剥其子上皮,色黄白,味似葡萄甜而脆,亦疗饥。此有三种:子大如拇指,长而锐,有类羊角,名羊角蕉,味最甘好;一种子大如鸡卵,有类牛乳,名牛乳蕉,微减羊角;一种大如藕,子长六、七寸,形正方,少甘,最下也。其茎,解散如丝,以灰练之,可纺绩为絺绤,谓之蕉葛。虽脆而好,黄白不如葛赤色也。交、广俱有之。《三辅黄图》曰:“汉武帝元鼎六年,破南越,建扶荔宫,以植所得奇草异木,有甘蕉二本。”)

羊桃

亦称五棱子,状形也。《桂海虞衡志》:形如田家碌碡状。实生枝干上,味酸,不及广州远甚。

(《桂海虞衡志》载:五梭子,形甚诡异,瓣五出,如田家碌碡状,味酸,久嚼微甘,闽中谓之羊桃。)

葡萄

折藤压土,即生蔓延,不能自举,以架承之,繁阴茂密。实小味酸,远逊北方之所谓牛乳者。

即芰生水中。《说文》曰:菱,䔖也。《武陵记》曰:二角为菱,四角、三角为芰。

落花生

俗名地豆,亦名仙豆,以其花实不相见也。花开地上,实结地下,物产之异者也。潮人多种之,搾油曰豆油。

细核杨梅

《北户录》:杨梅叶如龙眼,树如冬青,形小味酸,惟细核者味极酸甘。

番石榴

俗谓之拔子。潮地处处有之。其中微红色,亦有黄色者,味甘而气清,土人爱食之。

蒙果

讹为懵果。俗名有音无字,即密望子。树干直起,高二三仞,花开极繁,蜜蜂见之而喜,故名。实生则青,味酸,可止吐、治船晕及孕妇呕恶,醃盐可以久贮,熟则色黄味甜。

番波罗

俗曰番棃,那波罗蜜。生山中,一本一实,味甘带香,微酸有毒,中其毒者以豉油萝蔔解之,无则用鹹萝蔔。梢其叶有脊旁有莿似凤毛莿,摘去其实,则叶加长,以椀刮为麻,织布以作暑服,胜于葛苎。

黄皮子

如小枣。《通志》:黄皮果大如龙眼,又有黄弹子,有青核数枚,极酸涩,食荔支多者,以黄皮解之。

以上俱果属。


草属

野葛

《南方草木状》:“冶葛,毒草也。”根名野葛,叶名鉤脗,谓之断肠草,人服之,立死。解此毒者,当用蜜灌之,或生羊血、或粪吐出可不死。魏武能啖冶葛一尺,以蕹菜解之,其信然耶。

(蕹菜,即空心菜)

鼠麴

叶似马齿苋,上有白毛,多生田中,潮之业农者杂米粉作糗。

【见:《潮食文献·传说典故(1)》“鼠麴(曲)粿”】

芝草

一年三花,食之令人眉寿。

油葱

《岭南杂记》:“油葱形如水仙叶,叶厚一指,而边有刺。”长者尺余,破其叶,中有膏,妇人用以泽发。

(《岭南杂记》载:油葱形如水仙叶,叶厚一指,而边有刺。不开花结子,从根发生,长者尺余。破其叶,中有膏,妇人涂掌中以泽发代油。)

案:唐志云:又有铺地锦,叶三瓣,六出花,黄色,可療治跌打伤、金疮。狮耳草,状如金钱,叶上绿下红,捣汁可治耳肿。仙人草,三伏捣汁,和米粉煮之,可解暑毒。仙人掌形似掌,有刺,或云可避火灾。鸡母草,塗箭射兽,立死,火旺可毒鱼。竹草,叶似竹而柔。大抵此地之草,多堪适用。至于蒲公英、蔓陀草、鸡酸草、断血草、大枫草、六角英、叶下红、羊耳草、虎耳草等类,有形相似,而花不同者;有花相似,而根株绝异者。虽土人不能尽识其名、悉彰其用,岂祀载之所能穷哉?

(铺地锦:药草名。

叶三瓣:不知是指一种药草,或是形容“铺地锦”[铺地锦草叶分三瓣]。

六出花:草名,也叫智利百合。

仙人草:即凉粉草。

祀载:《尔雅·释天》“夏曰岁, 商曰祀, 周曰年, 唐虞曰载。”)


药属

益母草

主治血病。闺阁最宜。白花者为益母,紫花者为野天麻。

菖蒲

一名昌阳。《典术》云:“尧时,天降精于庭,为韭,感百阴之气,为菖蒲。故又名尧韭。”小者石,菖蒲能开心孔、利九窍。

车前草

《诗》:“采采芣苢”,乃车前子,其性滑利,能治湿热、风热诸症,最利水。

苍耳

叶青白似胡荽,白花细茎。《尔雅》谓“即《诗》‘卷耳’”。

紫蘇

《陶隐居》谓叶下紫色,而气甚香。又有白者,谓之白蘇。

薄荷

叶似荏而尖长。潮有土薄荷。

萆麻

《药性解》:“萆麻有二种,白者子大如豆,可療风。”

蛇牀子

《尔雅》:“旴,虺牀。”即蛇牀也,乃右肾命门,少阳三焦气分之药。

(蛇牀子即蛇床子。

《尔雅·释草》载:“盱,虺牀。”“旴”当为“盱”之误。)

天门冬

即瞢冬。性冷而能补,患五虚内热宜用之。

(五虚是五脏精气虚损,表现在外的症状的总称,即脉细、皮寒、气少、泄利前后、饮食不入。)

麦门冬

一名禹余粮,叶如韭,四时下凋,补肺清心,泻热除燥,久服轻身,不老不饥。

(经查,“麦门冬”与“禹余粮”是两种不同的中药,“禹余粮”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,有涩肠止泻,收敛止血之功效。不知此处是否有误。)

三柰

状似薑而香,合香者用作香料。

决明子

《本草述》:“补肝明目”,有二种,其叶昼开夜合,是谓马蹄决明;叶夜不合,是谓茳茫决明。

(《本草述》载:决明子、青葙子,虽曰其治目同功,然青葙子味,《本经》上云苦微寒,而决明子曰咸平,在《别录》又曰苦甘微寒,是固亦有别也。况嘉谟谓其除肝热,尤和肝气,其主治优于青葙。又先哲谓其和肝气不损元气者,二说岂尽无据欤。余治一十余岁童子,素有目疾已愈,又因衄血久而肝肾虚火俱动,致目赤左眼眦微痛,加减六味丸中入决明,不用青葙,而效甚速。)

桑寄生

《本草纲目》:“主助筋骨,益血脉。”潮中所产不多。

白头翁

俗称酒粬茸。冬月始蔓生于田岸间。陶宏景曰:“近根处有白茸,状如白头老翁,故名。”《本草纲目》:“主治赤痢。”潮以产沧州者尤细輭可贵。人家每和米碾末炊之。

陈皮

即橙橘皮晒干为之。粤中药材称为第一。

金银花

三四月开花,一蒂两花,一大一小,初开者叶瓣俱白,二三日变黄,新旧相参,黄白相间,故名。

金樱子

《沈存中笔谈》:“金樱能止遗泄。”四月开花,色白心黄,夏秋结实,形如石榴,有刺。

一名冰台,一名艾蒿。朱丹溪云以五月五日採者,炙百病,有验。

蝉蜕

《神农经》:“蝉蜕味苦,消风定惊,杀疳除热。”

海鳔鮹

《药性解》:“破血除癥,生肌长肉,療溃烂。”

石决明

《本草纲目》:即九孔螺。附石生,状如蛤,壳名千里光,惟一片无对,七孔九孔者良。陶宏景云是鳆鱼甲,熨眼颇明,殆一物二名。

(《本草纲目》卷四十六“石决明”条:“九孔螺,壳名千里光。”

“集解”引梁·陶宏景曰:“俗云是紫贝。人皆水渍,熨眼颇明。又云是鳆鱼甲。附石生,大者如手,照耀五色,内亦含珠。”)

穿山甲

《本草纲目》云其形肖鲤,穴陵而居,故曰鲮鲤,而俗称为穿山甲。主治蚁瘘疮,疮科常用之。兼辟鬼魅。

甘菊花

《日华本草》:“花大、气香、茎紫者为甘菊;花小、气烈、味苦、茎青者为野菊。”

(《日华子本草》载:“菊有两种:花大、气香、茎紫者为甘菊;花小、气烈、茎青小者名野菊,味苦。”)

葛根

《图经》云五月五日采葛根晒干,以入土深者为佳,其功能止渴、解酒、表邪、发疹。

(《图经本草·草部中品之上卷第六》载:“葛根生汶山川谷,今处处有之,江浙尤多。春生苗引藤蔓,长一二丈,紫色,叶颇似楸叶而青,七月著花似碗豆,花不结实,根形如手臂,紫黑色。今人多以作粉食之,甚益人。”)

千里及

《本草纲目》谓:千里及,藤生道旁篱落间,一名千里急,能治疫、治瘴、治痢、治目疾。

茯苓

《尔雅》:“千岁松脂也。”谚云:“欲得长生,茯苓黄精。”又松脂入地久为琥珀。

(《尔雅》未见“茯苓”条,亦未见“千岁松脂也”之语。实出自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高诱注。《说山训》:“千年之松,下有茯苓。”高注:“茯苓,千岁松脂也。”)

腊李叶

性热,能治产后风,其树一本,在潮之牛埔乡入脉处。医家皆实重之。

金狮藤

状如蕹菜。叶皆有白毫,味苦而辛,治痧毒甚效,潮以产双髻山者为上品。

以上俱药属。


禽属

徐鉉曰:“鸡者,稽也,能考时也。”《春秋运斗枢》:“玉衡星散为鸡”,故鸡鸣多能应潮,又有翻毛鸡,翎翮皆外向,最驯狎。

《禽经》:“鹅见异类则差翅鸣。”《尔雅》谓之“舒雁”,性好斗。

(晋·张华《禽经》载:“鹅见异类差翅鸣,鸡见同类拊翼鸣。”

《尔雅·释鸟》载:“舒雁,鹅。”)

鸽本野鸟,然必待畜于家,而后其种传。《倦遊録》:“记得金笼放雪衣”,盖白鸽也。有能奋翅腾上高不可及,良者虽千余里,亦能归家。

(苏轼《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》诗之二有“去年柳絮飞时节,记得金笼放雪衣”句,自注“杭人以放鸽为太守寿”。)

俯鸣则阴,仰鸣则晴。人闻其声则喜,故谓之喜鹊。

《说文》以为“孝鸟”。然纯黑而反哺者,谓之慈乌;腹白而不反哺者,谓之鸦。

一名家凫。《尔雅》谓之舒凫。尸子曰:“野鸭为凫,家鸭为鹜,不能飞翔。”

(《尔雅·释鸟》载:“舒凫,鹜。”)

《禽经》曰:鸠性拙。郑康成以为鸟之谨慤者。

(晋·张华《禽经》载:“鸠拙而安”。

郑康成即郑玄。)

鹧鸪

《古今注》鹧鸪,其名自呼,长向日而飞,畏霜露,早晚稀出,有时夜出,则以树叶覆其背。

(《古今注》载:“南山有鸟名鹧鸪,自呼其名,常向日而飞,畏霜露,早晓稀出,有时夜飞,飞则以树叶覆背。《吴都赋》曰:‘鶱翥而翔,言飞向南也。’”)

百舌

《山堂肆考》:“百舌能覆其舌以随百鸟之音”,故名反舌。春啭夏止。《月令》:“仲夏之月,反舌无声。”

(明·彭大翼《山堂肆考》(《钦定四库全书》本)卷二百十三至卷二百十四载:“百舌又名反舌者,谓能反覆其舌以随百鸟之音也。”

《礼记·月令》载:“(仲夏之月)小暑至,螳螂生。鵙始鸣,反舌无声。”)

画眉

似莺而小,黄黑色,其眉如画,巧于作声,如反舌。好事者养之,以善斗为良。

即黄鸟也。一名仓庚。《诗》曰“有鸣仓庚”,春后即鸣,其音圆润,如织机声。

鹯鷂

似鷂,黄色,燕项,因风飞疾,击鸠鸽燕雀食之。《庄子》谓:“鷂为鹯,鹯为布穀,布穀复为鷂,此物变也。”

(唐·欧阳询《艺文类聚》、宋《太平御览》皆言此语出《庄子》,然《庄子》中未见此语。

另《列子·天瑞》载:“鹞之为鸇,鸇之为布谷,布谷久复为鹞也。”)

头如颗蒜,目如襞椒,跃而不步。《古今注》:“一名嘉宾。”

(晋·崔豹《古今注》(《四部丛刊三编》本)载:“雀,一名嘉宾,言常棲集人家,如宾客也。”)

吉了

畧似百舌,鸣声聒聒,俗呼为噪林鸟。

《尔雅》云:“燕,乙也。”齐人呼为鳦。《月令》:“仲春之月,元鸟至多”,为巢梁楹之间。

(《尔雅》载:“燕燕,鳦。[注:诗云‘燕燕于飞’,一名玄鸟,齐人呼鳦。]”

《礼记·月令》载:“仲春之月元鸟至,仲秋之月元鸟归。”)

竹鸡

《格物论》:“竹鸡比鹧鸪差小,毛羽褐色,多斑,赤文,自呼‘泥滑滑’。”白蚁闻其声则死。故潮人常养于家,一啼辄数十声。

(暂查无《格物论》及原文。)

白头翁

似雀而大,头有白点。

山鸟

形如八哥,能作种种禽兽音,教之能学人语。眼赤而突者善斗。

(清·郝玉麟、鲁曽煜《广东通志》卷五十二《物产志·鸟》(《四库全书》本,史部第564册第454页):“山乌形如八哥,能作种种禽兽音,教之能学人语。臆间有黑色圆长者善鸣,眼红者善斗。彼处多畜之。”)

《埤雅》:“鹭顶上有毛发,长尺余,取鱼则弭。”

(宋·陆佃《埤雅》(《钦定四库全书》本)载:“鹭色雪白,顶上有丝,毵毵然长尺余,欲取鱼则弭之。”)

有数种。惟五色成章者,其羽可用为翟。《书经注》云:“华虫取其文也。”

(元·金履祥《书经注·卷之二》载:“华虫,雉,取其文。”)

《南越志》:“江鸥,一名海鸥,在涨海中随潮上下,常以三月风至,乃还洲屿。”

(南朝(宋)沈怀远《南越志》载:“江鸥,一名海鸥,在涨海中随潮上下,常以三月风至,乃还洲,生卵似鸡卵,色青,颇知风云,若群飞至岸,必风,渔人及渡海者,皆以此为候。”)

以上俱禽属。


兽属

《说文》“大牲也”。《汉书》龚遂为渤海太守,使民卖剑买牛。《郑敦义宦绩传》云牛善耕,民以子视之。

(《汉书·龚遂传》载:“上以(龚遂)为渤海太守……民有带持刀剑者,使卖剑买牛,卖刀买犊。”

清乾隆《潮州府志·卷33·宦绩》载:“郑敦义,浈阳(今英德)人,哲宗时知潮阳。官市牛皮甚急,敦义因上言黄牛善耕,农以子视之。今吏急征之,窃恐为害不祇一牛,小民将无恃以为命。书奏,乃罢市皮之令。”)

《说文》“羊,祥也”。《诗》“三百维羣”。潮人所养维山羊。

《说文》“狗之有縣蹏者也。”

(《说文》犬部载:“犬:狗之有县蹏者也。象形。孔子曰:‘视犬之字如画狗也。’凡犬之属皆从犬。”

“县蹏(蹄)”即是狗在路边翘腿撒尿之意。)

《说文》“豕而三毛丛居者”。《尔雅·释兽》“豕子,猪。注:今亦曰彘。”

(“三毛”即一孔生三根鬣毛。

郭璞《尔雅注疏》载:“豕子,猪。注:今亦曰彘,江东呼豨,皆通。”)

《尔雅》“猫乃小兽之猛者。”《正字通》:“陆佃曰:‘猫能捕鼠。’”

武兽也。《史记》云:“神马当从西北来。”然市骏既蕃,亦有本地产者。

(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载:“初天子发书《易》,云‘神马当从西北来’。得乌孙马好,名曰‘天马’。及得大宛汗血马,益壮,更名乌孙马曰‘西极’,名大宛马曰‘天马’云。”)

《风通俗》“虎者,百兽之长也。”潮处海滨,不常有之。

(东汉·应劭《风俗通义》载:“虎者,阳物,万兽之长也。”)

《尔雅》曰:似狐而小,青黑色,居水而杀鱼者,出溪洞,能解药箭毒。

(《尔雅》未见释獭之文。)

山猪

深山穷谷始有之。身有棘刺,能振发以射人。本曰“豪猪”。《说文》所谓“豕鬣如笔管者”。

(《说文》豕部载:“豪,豕鬣如笔管者。”)

穴虫也。善窃。昼伏夜动。其走如飞者,为鸟鼠。潮有一种极小者,其目昼不见物,亦不常出,家有吉祥则出而有声,俗或云钱鼠。

以上俱兽属。


鳞属

陶宏景曰:“鲤为鱼中之主,形既可爱,又能神变,乃至飞越山湖。”潮产最多。

(南朝梁陶弘景曰:“鲤最为鱼中之主,形既可爱,又能神变,乃至飞越山湖,所以琴高乘之。”(琴高为仙人。))

《本草》作鱮鱼,大头细鳞,背青腹白,形扁。

似鲢而色黑,其头最大,俗呼大头松,鲢之美在腹,而鳙之美在头。

旅行,吹沫如星,以相即也,故谓之鲫。

(宋人陆佃曰:“此鱼好旅行,吹沫如星,以相卽谓之鲫,以相附谓之鲋。”)

凤尾鱼

《一统志》:广东有凤尾鱼,一名刺尾,俗呼刺泼。

俗呼为草鱼,畜池中,以草饲之,鲢鳙者皆食其遗。

乌鱼

形似草鱼而小,但色较黑。

银鱼

长者二三寸,色如银,洁白无鳞,一名残鱠。昔吴王食鱠,弃余江中,化为银鱼。

(银鱼传说有三种:

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十三载:“江东名余脍者,昔吴王阖闾江行,食脍有余。因弃中流,悉化为鱼。”

晋·张华《博物志》载:“吴孙权尝江行,食脍弃,其余悉化为鱼。其长数寸,大如著,犹脍条,因名吴余脍。”

宋·高承《事物纪原·虫鱼禽虫部·脍残》载:“越王勾践之保会稽也,方斫鱼为脍,闻有吴兵,弃其余于江,化而为鱼,犹作脍形,故名脍残,亦曰王余鱼。”)

与鳜相类。

鳗鲡鱼

《海语》谓之鳗鲡大者长数尺,鎗嘴锯齿,遇人能斗,无鳞,色黑腹白。能出水而陟山,食芦萌,人知之布灰于路,遇灰体澁,移时围杀而烹之。

(明·黄衷《海语》卷中载:“鳗鲡,大者身径如磨盘,长丈六七尺,枪嘴锯齿,遇人輙斗,数十为队,常随盛潮陟山而草食,所经之路渐如沟涧,夜则咸涎发光,舶人以是知为鳗鲡所集也。燃灰厚布所开路,执镖戟诸器,群噪而前,鳗鲡循路而递,遇灰体涩,不可窜,移时乃困,舶人恣杀之,皮厚近,食之,美于肉也。”)

鱓鱼

俗谓之鳝鱼,又名黄鳝。《尔雅》云:“鱓似蛇而无鳞。”又有白鳝、黑鳝,黑耳者肥滑。

(“鱓似蛇而无鳞。”乃出宋·罗愿《尔雅翼》,此处疑误。)

鲛鱼

《图经》云:南人谓之沙鱼,有青沙,鱼身青色;有狗头沙,狗头鱼身,声如狗,即《类函》所称者;有鮕沙鱼,《正字通》:鮕沙鱼大者重五六百斤,小者百余斤,上有鬣,腹下有翅,味肥美。此外又有白牙沙、犂头沙、虎头沙,种类不一。

河豚

土人谓之乖鱼,象其形也。味甘腴,人争嗜,然间有毒,能杀人。

溪泽海皆有之。磔鬚钺鼻,背有断筋,多足,好跃,其长不满尺。鬚长一二尺者曰龙鰕,又有略似而差殊者,有鰕婆、鰕姑。初生者曰鰕苗,可和盐作酱。

水母

即䖳。俗曰海蜤。《尔雅翼》:“䖳生东海,正白,濛濛如沫,又如凝血。纵广数尺”,“无头目处所,故不知避人,众鰕附之,随其东西”,故《江赋》谓:“水母目鰕。”

(宋·罗愿《尔雅翼》(《乾隆御览四库全书荟要》本)载:“䖳生东海,正白,濛濛如沫,又如凝血。纵广数尺,方圆生气物也,有智識,无腹藏,无头目处所,故不知避人。衆鰕附之,隨其東西。”

郭璞《江赋》曰:“三蝬蜉江,鹦螺蜁蜗;璅蛣腹蟹,水母目虾。”)

鲥鱼

甘美异常,腹下细骨如箭簇,味甘在皮鳞之交。彭渊材谓:“一恨鲥鱼多骨也。”

(宋人彭渊材自谓平生有五恨:一恨鲥鱼多骨,二恨金橘太酸,三恨莼菜性冷,四恨海棠无香,五恨曾子固不能诗。)

鳓鱼

状如鲥鱼而长,小首细鳞,腹有硬刺骨针,以四月至,海上渔人听水声取之。

鳁鱼

《闽书》:鳁似马鲛而小,夏秋间至,纲之可得,潮人多以盐醃之以为酱,俗曰罟鱼。

禾虫

《岭南杂记》:禾虫,身软如虫,小如箸,长二寸余,中有白浆,状甚可恶。海滨田中禾根所产,缕缕如血丝,随水而出,漾至海滨,寸寸自断,即为此虫,土人取而食之。一名水虫云(左虫右云)。

乌贼鱼

一名乌鰂。《埤雅》曰:“遇大鱼则吐墨周波以卫身,小鱼过,其吐墨迷取之。”腹中有骨如舟形,名海螵蛸。《南越志》:“乌鰂怀墨而知礼。”又名墨斗。

(宋·陆佃《埤雅》卷二“乌鲗”条载:“(乌鲗)每遇大鱼,輙噀墨周其波,以卫身害。若小虾鱼过其前,即吐墨涎惹之。《南越志》曰:‘乌鲗怀墨而知礼。’”)

锁管鱼

其身圆直如锁管状,首有薄骨插入管中如锁鬚,其味甘脆,又有一种形似锁管而少差者,谓皓麛。

皓取色白,麛潮音读如?。字典:初生曰麛,盖状其极小。

(注:“皓取色白,麛潮音读如?。字典:初生曰麛,盖状其极小。”为小字体,“?”处之字难以辨认。)

柔鱼

《正字通》:“似乌鰂骨薄而软,越人重之,晒干为脯。”

雄小雌大,在水中雄者浮,雌者沉,状青黑色,十二足,似蠏,腹中有子,如粟。《尔雅翼》云:“善候风,故谓之鱟。”《本草纲目》曰:“能乘风而行,俗呼为鱟帆。”

(宋·罗愿《尔雅翼》(《乾隆御览四库全书荟要》本)载:“鱟善候风,故其音如候也。”

《本草纲目》载:“(鱟)乘风而遊,俗呼鱟帆,亦曰鱟簰。”)

鮸鱼

《岭表录》谓之石头鱼。李时珍曰:“乾者名鲞鱼,腹中白鳔可作胶。”《吴遵程本草从新》云:“鱼鳔煖精种,子俗称金钱鲞。”惟海门所产,有金带二最佳。

以上俱鳞属。


介属

《说苑》:“灵龜背阴向阳,蛇头龙脰,能知存亡吉凶之数。”潮家或畜之。

(汉·刘向《说苑》(《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》本)载:“灵龟文五色,似玉似金,背阴负阳,上隆象天,下平法地,槃衍象山,四趾转运应四时,文著象二十八宿,蛇头龙颈,左精象日,右精象月,千岁之化,下气上通,能知吉凶存亡之变。”)

《易》:“离为龞。”《埤雅》云:“其甲以赤莧包置溼地者,化生如细蠶然谓之种龞。”潮人谓可治脚疾,号曰脚鱼。

黿

《尔雅翼》:“似龞而大”,南人尝捕食之。

(宋·罗愿《尔雅翼》(《乾隆御览四库全书荟要》本)载:“黿,龞之大者。”)

《埤雅广要》:“八跪二螯,壳坚而脆。”危巽齐赞云:“黄中通理。”潮之桑田,其腹有硃砂点者,最坚实,此外又有膏蠏、毛蠏、花蠏、虎蠏之属,小者曰肉蠏。

(宋·陆佃《增修埤雅广要》载:“蟹八跪而二敖,水虫,壳坚而脆。”

南宋福建人林洪在《山家清供》食谱中载“蟹酿橙”:橙大者截顶,剜去穰,留少液,以蟹膏肉实其内,仍以蒂枝顶覆之,入小甑,用酒、醋、水蒸熟,加苦酒入盐,供,既香而鲜,使人有新酒菊花、香橙螃蟹之兴。因记危巽斋稹赞蟹云:“黄中通理,美在其中;畅于四肢,美之至也。”此本诸《易》,而于蟹得之矣,今于橙蟹又得之矣。)

蟛蜞

似蠏而小。《晋书·蔡谟传》:“(谟)初渡江见蟛蜞,大喜,曰:‘蠏有八足,加以二螯。’令烹之,既食,吐下委顿,方知非蠏。谢尚曰:‘卿读《尔雅》不熟,几为《劝学》死。’”今潮人醃食之。

壳微青,有白点,长脚。《闽中海错疏》:“蠘似蠏而大壳,螯有稜锯。”蠘潮音读如齐之入声。

(明·屠本畯《闽中海错疏》卷下:“蠘,似蟹而大壳,两傍尖出而多黄。螯有稜锯,利截物如剪,故曰蠘”。)

一名蛎黄,以其膏黄也。《本草》曰:“附石而生,磈礧相连如房,故又名蛎房。”潮有大小二种。

(明·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介二·牡蛎》载:“(牡蠣)皆附石而生,磈礧相连如房,呼为蠣房。”)

石华

俗名淡菜,亦附石而生。谢灵运航海诗:“扬帆采石华。”

(原句出谢灵运《游赤石进帆海》。)

《山海经》:“蚶,厚壳如瓦屋,壳中有肉,又一种扁而长者,谓之丝蚶,壳中有毛。”

(《山海经》查无此条。)

月蛄

即璅蛣也。生白沙中,不汚泥淖,有两肉柱,能长短,土人称西施舌,壳黑色,蠏子託身其腹中,出其口为之取食二物相须。郭璞所谓“璅蛣腹蠏”也。

(郭璞《江赋》载:“璅蛣腹蟹,水母目虾。”)

一曰香螺,大如瓯,厥长数寸,肉白而尾有膏,其壳可为军中画角。一曰九孔螺。《本草纲目》云:“即石决明”,其生于田中者曰田螺;溪涧者曰石螺,又有黎螺、花螺之类。

《类书》“小蛤也。”又俗曰虫間(左虫右間),字书无此字。肉色深黄或红白不一,生溪中,壳微长而薄者曰薄壳,又别名凤眼,潮人以盐醃食之,曰凤眼酱。有壳长如豆荚者,肉如小豆连缀其中。

似蜆而小,壳有斑文。《礼记》:“雀入大水为蛤。”又潮有红蝝,其色红而绿,一名红粟,亦小蛤之类。

(《礼记·月令》载:“鸿雁来宾,爵入大水为蛤。”)

蛤蜊

《临海异物志》云:“白厚而圆,肉如车螯。”《南史·王融传》:“且食蛤蜊”是也。潮音讹为蛤雷。

(唐·李延寿《南史·王融传》载:“(融)诣王僧佑,因遇沈昭略,未相识。昭略屡顾盼,谓主人曰:‘是何年少?’融殊不平,谓曰:‘仆出于扶桑,入于汤谷,照耀天下,谁云不知,而卿此问?’昭略云:‘不知许事,且食蛤蜊。’”)

《笔谈》:“月亏而蚌蛤消。”一名蜃。刘勰云:“蚌病成珠。”又潮有车白,一名海白,壳微厚而黄,似蚌或云,即蜃之小者。

(《梦溪笔谈》查无此语,当出沈括另一著作《良方·自序》:“橘过江而为枳,麦得湿而为蛾;雉鸡逾五岭而黑,鸲鹆逾五岭而白;月亏而蚌始消,露下而蚊喙拆,此形器之易知者也。”)

以上俱介属。


虫属

《礼记·檀弓》:“范则冠而蝉有緌。”范,蜂也。其毒在尾。《传》曰:“蜂虿,有毒”是也。蜂有两衙应,潮上下主蜂所在,众蜂旋绕卫之,朝衙毕,乃入房,故书谓蜜蜂知君臣之义。

《尔雅》名“蚍蜉”,小者曰螘,赤者名蠪,飞者名螱,《学记》谓之“蛾子”,又有一种曰“白蚁”,最能蚀坏器物、书籍、衣服,昔人谓粤之白蚁有三害。

蝙蝠

昼伏夜飞。《变化论》云:“夜值庚辛,乃伏。”

《淮南子》曰:“蝉无口而鸣,饮而不食。”陆士龙《蝉赋》:“蝉有五德:头有绥,文也;饮露,清也;黍稷不享,廉也;处不巢居,俭也;应候,信也。”

《月令》:“季秋之月,温风始至,腐草化为萤。”一名夜光。

(《礼记·月令》载:“温风始至,蟋蟀居壁,鹰乃学习,腐草为萤。”另“季秋之月”当为“季夏之月”。)

蜻蜓

《尔雅》“虰蝩”、《说文》“桑根”皆指蜻蜓也,又有负劳、青虫怱(左虫右怱)、纱羊诸名。

蝴蝶

《古今注》:“一名野蛾,一名凤蝶。”其大如蝙蝠者,名凤子。

(晋崔豹撰张元济撰校记《古今注》(《四部丛刊三编》中第224册)载:“蛱蝶,一名野蛾,一名凤蝶。江东人谓为挞末,色白背青者是。其有大于蝙蝠者,或黑色,或青斑大者,名为凤子,一名凤车,一名鬼车,生江南柑橘园中。”)

青约

《图经》曰:“背青、绿毛,谓之青蛙。”

(宋·苏颂《本草图经》载:“似蛤蟆而背青绿色,尖嘴细腹,俗谓之青蛙。”)

《尔雅》:在水中曰“鼃”。陶隐居云:“大腹而春青,其鸣甚壮。”潮人以为常馔白水鸡。

蝦蟆

《淮南子》曰:“蟾蜍”是也,其背有金線蝌蚪。

螳螂

《月令》:“仲夏之月螳螂生。”《淮南子注》谓之天马。

(《礼记·月令》载:“小暑至,螳螂生,鵙始鸣,反舌无声。”)

以上俱虫属。


货属

苎布

苎通作纻。《诗·陈风》“可以沤纻”。潮无不绩之妇。其细者价倍沙罗。

麻布

《尔雅疏》:“麻,一名枲。”《礼·内则》:“女子执麻枲,学女事,以共衣服。”潮有细者曰麻,扁粗者曰麻皮布。

棉布

《广韻》“木棉树名”。《南史·高昌国传》:“有草实如繭中丝,取以为布,甚软白。”潮之女红最勤,故所出极多。

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焚膏油以继晷。”潮有麻油、茶油、地豆油、菜子油,其类不一。

《扬子方言》“餳谓之餹”。潮以甘蔗为之,分黄白二色,白者其莹洁如冰,黄者可解暑,可染采。

青靛

以蓝为之。《本草纲目》:“蓝质浮水面者为靛花”。潮有马蓝,其叶大;有枕蓝,其叶小,故有大小青之别。

以上俱货属。

EOF